发表时间: 2023-04-03 14:38:20
作者: 香港分子化验所
浏览:
爲了滿足母胎雙方的營養需求,許多孕媽趁機大快朵頤,不停地吃吃吃。卻不知,在懷孕初期,您的身體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。比如腸道會減慢蠕動速度,消化功能下降,再加上抵抗力減弱,極易受外界因素影響,引發腹瀉和其他消化問題。孕期腹瀉也可能是一個危險信號,不能掉以輕心。
很多人認爲只有食用了不衛生的食物纔會引起腹瀉,其實懷孕期間導致腹瀉的原因有很多種。
1.腸道感染
由於吃了變質食品或受細菌污染的食物而引起腹瀉,細菌種類有沙門菌屬、志賀痢疾桿菌、彎曲桿菌等。也可能是病毒或寄生蟲感染。
如果是食物中毒引起的腹瀉情況會比較嚴重,其他部位的病毒感染(如呼吸道)也會導致腹瀉。
2.激素變化
懷孕期間荷爾蒙變化會影響腸道功能,使得消化過程減慢,或會導致便祕或腹瀉。
3.飲食不當
進食過多過快,或吃太油膩、太生冷,以及突然改變飲食,都會導致胃腸消化不良而誘發腹瀉。
4.食物不耐受
如乳糖不耐受。
5.食物過敏
吃了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或未煮熟的食物,引起胃腸不適、腹瀉。
6.產前維生素
有些維生素可能會導致稀便。如果懷疑自己是因服用維生素而出現腹瀉,可諮詢醫生更換其他品牌。
7.不良刺激
受涼、過熱(比如劇烈運動)或精神壓力大,都易引起腹瀉。反覆腹瀉的孕婦要注意檢查是否有合併其他慢性疾病:如甲狀腺疾病、結腸炎等。
孕媽「拉肚子」會傷害胎兒嗎?
值得注意的是,由於發生腹瀉後人體損失最多的是水分和電解質。如果腹瀉程度嚴重或過於頻繁,卻未能得到及時處理或治療。就會引起孕婦脫水、電解質絮亂,對孕婦和胎兒都不利。還會因腸蠕動亢進而引發子宮收縮,甚至可能導致流產。
孕媽「拉肚子」怎麼辦?
嚴重或長時間腹瀉會導致水、鹽和營養物質從體內大量流失,導致孕婦脫水,從而危害胎兒。因此一出現腹瀉,就要及時補足丟失的水分以及電解質,預防脫水。通過多喝水或攝入其他液體,如口服加少量鹽和糖的「米湯」或者可以喝些果汁(補充鉀)和肉湯(補充鈉)。嚴重時需要禁食、補液。
當腹瀉後發現自己出現口渴,與平時相比排尿次數減少或尿液顏色變深(深黃色),意味着已經脫水,要馬上休息並及時攝入液體。
止瀉藥不能隨便吃! 非感染因素(如吃生冷、着涼等)所致的輕度腹瀉,一般不需用藥,調整飲食,適當補液即可,勿濫用藥物止瀉。
因爲強烈的止瀉藥會減緩胃腸蠕動,如果盲目服用,反而會阻礙體內細菌等毒素的排出,更不利於機體的恢復。
懷疑是感染性腹瀉,要及時就醫確診治療,切記只能在醫生指導下用藥,不要自己隨便買藥來吃,因爲市場上常用於治療腹瀉的多種抗生素,除了有不良反應外,不少會有潛在的致畸可能。
如果腹瀉次數多、情況嚴重,或持續時間超過兩天(普通腹瀉症狀一般不會持續超過48小時)。或伴隨有其他症狀,例如脫水、發燒、嘔吐、頭暈頭痛、下腹痛、宮縮、大便有血等等,要馬上就醫明確病因,對症治療。
除此之外,要留心觀察胎兒情況,有無流產或早產的徵兆。如有任何不適或異常也要及時看醫生。
腹瀉期間,飲食怎麼調理?
2.注意補充維生素,如果汁、菜湯等。
3.腹瀉期間避免食用會加重腹瀉情況的食物,如乳製品,咖啡因,高糖、高脂肪、油炸、辛辣的食物等。不適合吃粗糧、含粗纖維多易脹氣的蔬菜、生冷瓜果、冷飲等。
孕期腹瀉提前預防很關鍵! (一)孕媽要特別講究衛生,食物一定要乾淨、新鮮,不要吃變質或受污染的食物,小心「病從口入」。生吃蔬菜水果前要剝皮或徹底清洗,儘量不要在路邊小攤購買熟食製品,衛生得不到保證。
(二)日常勤洗手!飯前便後都要洗手,用肥皂和水洗手可以去除細菌、病毒和寄生蟲。
(三)提防食物中毒,避免進食含毒性成分的食物,如發芽土豆、毒蘑菇、有毒野菜、黴變甘蔗、未煮熟的四季豆、鮮黃花菜、生白果等。
(四)食品注意分類儲存,生熟要分開,防止生肉裏的細菌污染熟肉。
(五)不要吃生肉、生雞蛋和未煮熟的海鮮,也不能直接食用從冰箱裏拿出來的剩菜,要徹底加熱後才能吃。處理過海鮮、生肉後要洗乾淨手並用熱肥皂水清洗刀、砧板、容器等。
(六)孕期進補要適當,不要暴飲暴食,此外,營養搭配要均衡合理,不要毫無節制地喝太多含高油脂的湯,如雞湯、骨頭湯等,以免容易出現腹瀉。
(七)氣溫變化時,注意腹部保暖,儘量少吃生冷食物(如涼拌菜、寒性水果等)和冰冷食物(如雪糕、冰鎮飲料等)。
(八)疑似食物過敏導致的腹瀉,要查清是那種食物引起過敏,孕媽要避免再次食用。如果孕媽有乳糖不耐受症,喝牛奶後容易腹瀉,那麼可以選擇酸奶來替代。
(九)情緒過於緊張也易引起腹瀉,所以要保證充足睡眠,保持心情愉快,切勿過勞。